東方網記者曹磊4月29日報道:水,作為生命之源,與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在上海這座超大城市,自來水供應更是備受關注。今天上午,市水務局(市海洋局)局長史家明在《2025上海民生訪談》中,圍繞上海供水情況,從供水能力、水源地建設、水質提升、管網改造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展現了上海供水事業從“供得上”到“供得好”的努力與決心。史家明局長透露,目前上海的供水能力已達到每日1260.5萬噸,這一數據背后是上海供水保障體系多年來不斷發展完善的成果。但上海水務部門的目標不止于此,他們致力于讓老百姓從喝“合格水”轉變為喝“優質水”,這中間還有諸多工作亟待推進。
在原水取水方面,上海一直采用“集中取水”方式,青草沙、陳行、東風西沙和金澤水源地共同保障全市自來水原水供應。為進一步提升供水安全韌性,實現水源地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濟,市水務局大力推進原水西環線工程和青草沙 - 陳行庫管連通工程。其中,原水西環線工程計劃2027年通水,青草沙 - 陳行庫管連通工程計劃2028年通水。同時,持續推進四個水源地挖潛,如陳行水庫挖潛工程、青草沙水庫疏浚工程等。這些工程效益發揮后,上海抵御流域水質風險的能力將進一步提升。提升供水品質的關鍵環節之一是水廠深度處理改造。這是在水廠傳統處理技術上“加碼”,對飲用水進行更精細化處理,從而提升水質。今年年內,全市38家水廠將實現深度處理工藝全覆蓋,這無疑是上海供水從“合格水”升級為“優質水”的重要里程碑。咸潮入侵是上海供水面臨的一個自然挑戰。2022年的咸潮讓市民印象深刻,今年是否還會出現咸潮也備受關注。史家明局長回應稱,咸潮入侵是河海交界處普遍的天然水文現象,上海位于長江入海口,長江口水源地在冬春季節常受咸潮入侵影響,一般每年2至3次,持續時間5到6天。從今年氣象年景來看,再次遇到“特大咸潮”的可能性較小。為維持供水系統穩定,市水務局在推進重大工程的同時,也在進行“微創手術”。上海供水管線已達4.05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一周,部分“服役”年限較長的管網若不及時更新,易發生爆管和漏損情況。近年來,市水務局堅持滾動推進老舊供水管網改造,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完成1873公里,今年還將繼續推進完成150公里,以提高城市供水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對于市民關心的住宅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問題,去年“有序推動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移交接管,新增接管1.5億平方米”的任務被列入《上海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2024年,市水務局完成了5000多萬平方米的接管任務,今年還計劃再接管4000萬平方米,期望隨著供水企業接管住宅小區的增多,進一步提升“最后一公里”的供水服務水平。上海水務局正通過一系列舉措,全面優化供水格局,提升供水能級和服務水平。從水源地建設到水廠改造,從管網更新到二次供水設施接管,每一項工作都緊密圍繞市民用水需求,努力為市民提供更加優質、安全、穩定的自來水供應,讓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切實感受到供水品質提升帶來的幸福與安心。
第十二屆國際管網展覽會于2025年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感興趣的可以加小編微信咨詢:1773671827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