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排水、污水、電力、熱力、燃氣、通信……城市中的各種市政管線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構成了四通八達的城市“神經”系統,而用于集中敷設多種市政管線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則被稱為“城市血管”,有效地避免了空中“蜘蛛網”和城市路面被反復“開膛破肚”。
  位于太原市晉源區的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是我省首條大型地下綜合管廊,也是國內管線最多的綜合管廊,入廊管線達到8種。目前,這條綜合管廊已進入聯調聯試階段,即將投入使用。
  地下綜合管廊究竟長啥樣?這么多不同類型的管線,是如何在同一個地下空間“和平共處”的呢?10月25日,山西晚報記者走進太原市晉源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揭開“城市血管”的神秘面紗。
  各路管線一同“入住”
  沿著太原濱河西路一路向南,來到晉源區的古城大街,這里的路面寬闊平整,兩邊綠化和交通附屬設施完善。在古城大街主路的路面下方4米處,就是已建設完成的地下綜合管廊。
  所謂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在地下開辟一個空間,讓原來在地上或者空架的電力、通訊、自來水、排水、燃氣等各種管線,“住”在一起,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太原市晉源區綜合管廊一期工程,分別敷設于古城大街、緯三路、經二路、經三路、實驗路,形成“兩橫三縱”的環狀格局,全長10.15公里。這些道路下方的入廊管線,包括雨水、污水、燃氣、給水、中水、電力、熱力、通信8種管線。
  這些管廊的入口設置在道路綠化帶上,山西晚報記者從其中一條路的管廊入口進入,向下行至12米可到達管廊內部。山西晚報記者看到,與人們通常印象中的“管道”不同,地下管廊的截面并非圓形,而是準矩形,管廊內部安靜、明亮、有序,兩側管壁上布設了多層支架,各類線纜依托支架“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管廊中部,有足夠寬敞的走道,最寬處能夠容納兩三個人并排行走。
  踏入管廊中,山西晚報記者就被兩側墻體上整齊排列的一個個“小掛桿”所吸引。“這些都是電力電纜的支架。”中鐵十二局集團太原市綜合管廊項目經理部總工賈陳林向山西晚報記者介紹,“管廊是埋在地下的,但是管廊上方預留了檢修通道。”賈陳林介紹,以后管線如需維修,不用再開挖道路,維修人員只需從檢修通道進入地下管廊就可施工,避免影響路面交通,還可降低管線維護成本。
  “地下管廊一次投資、永續利用,一次動土、不復開挖,維護可視,智慧管理,隨著各路纜線進入管廊,將徹底解決‘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等城市弊病。”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這一管廊內已為各類太原市政管線準備好了約70萬立方米的敷設空間,同時可節約土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充分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全副武裝”安全運營
  在綜合管廊里,防火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行走在管廊內,頂部每隔3米安裝有一個掛燈形物件。據了解,這是超細干粉滅火器,發生火情時,會自動噴出消防粉末,隔絕空氣,撲滅明火。除此之外,管廊內還設有煙感報警器、每隔200米一個防火分區、探測線纜漏電的溫感線以及視頻監控等多種設施用于防火。
  “實行強、弱電分離也是防火措施之一,我們的巡查人員會定期對所有管廊開展安全檢查,重點檢查管線接頭處以及線纜情況,確保消除隱患。”工作人員介紹。同時,管廊位于地下,防水、防滲、防潮等工作也不容忽視。工作人員介紹,管廊管壁建設時采用了防火材料、防水材料、通風設備等,用來防火、防潮和防有害氣體,萬一城市內澇積水倒灌,管廊內排水溝及自動排水設備將發揮作用。
  燃氣屬于易燃易爆的氣體,所以是單獨分艙設置的,燃氣艙內還增設大量的安全防護設施。雨水和污水的分艙是雙層結構,下層是雨水,上層是污水。污水會散發有害氣體,艙室內每隔200米,會設置一組通風設備,保證氣體置換。
  據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管廊采用分艙設計,不同類型管道互不干涉,以后無論哪種管線出現問題,工作人員都能快速進入并解決,不必再開挖路面。”除了地下管廊,還配建了一座控制中心,這是地下管廊的“心臟”。地下管廊運行后,技術人員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實時掌握管道的運行情況。
  建設壽命至少可達百年
  綜合管廊在城市建設發展史上仍屬一個新興事物,不論是施工建設,還是管理運營。太原市也是首次在城市道路建設中引入了高標準全管線覆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并創造出多項全國、全省第一。
  山西晚報記者了解到,該綜合管廊項目是我省第一個采用PPP模式規范實施的市政設施,分別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建設部列入重大建設PPP項目庫。山西誠信市政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太原市政府指定平臺公司,引入世界500強中國鐵建下屬中鐵十二局集團,對該綜合管廊進行共同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從而開創了中西部城市投資PPP項目的成功案例。
  該綜合管廊所處地勢平坦,但地下水位高,泥土松軟且含水量大。據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古城大街最西側緊臨汾河,開挖不到2米就看到水了。基于此,這里的綜合管廊建設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最深度達19米。綜合參考各地管廊建設經驗,該項工程采用SMW工法樁、塑鋼模板、鋁模板等較為先進的施工工藝。按照此綜合管廊設計使用年限,該項目建設壽命至少可達百年。
  秉承高起點、高標準的設計理念,太原市這處綜合管廊成為全國第一條將給水、中水、熱力、天燃氣、電力、通信、雨水、污水等8種市政管線全部納入的綜合管廊,而且廣播通信、閉路監控、火災報警、中央控制系統等現代化設施得到了廣泛應用。
  此外,在古城大街綜合管廊工地旁,這里興建了全國第一個管廊施工工藝培訓基地,可現場最直觀感受管廊施工的工藝流程、各類材料的使用等;興建了全省第一家安全教育培訓體驗基地;建設了全首第一家綜合管廊及道橋工程中心試驗室。

【新聞來源:山西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