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排建設有限公司再次攜手成功入駐2020年中國國際城市管網展,展位號TA04,其最新產品和技術將會亮相于2020年11月25日-27日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城市管網展覽會暨中國國際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現場,誠邀您的蒞臨指導!…
記者日前從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去年全省改造城市生活污水管網957.86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4萬立方米/日;新增城鎮園林綠地面積6797萬平方米,建成城市綠道800.2公里。 近年來,我省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階段性任務已經全面完成,累計建成管網長度5645.7公里,新增泵排能力2421.8立方米/秒,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明顯提升。同時,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推進,池州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獲國家綜合考評優秀等次,試點經驗在全省推廣,目前全省累計15%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系統化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將繼續實施城市停車場建設行動,預計今年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7.5萬個;另一方面,將實施城市道路交通提升工程,優化城市路網結構。 2020年,全省計劃新增城市綠道6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40萬噸/日,改造城市市政污水管網900公里以上,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安徽日報 何珂)…
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由于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于是人們就把這種梨采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大年三十這一天,是臺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 供奉諸神,然后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并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么吃也吃不完,還有剩余)。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后,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但最能反映臺灣新年風俗的就是與閩南地區幾乎相同的新年歌。這首新年歌中反映了臺灣民間過春節時的熱鬧景象,是一幅生動的民俗圖。 閩南:初一榮,初二停,初三無姿娘;初四神落天,初五天神下降,初六另空;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藍相生,十一請子婿;十二返去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初一早,初二巧,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擔肥;初七七元,初八團圓;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請來拜,十三食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瞑。 臺灣大年三十夜也叫除夕,“守歲”、“壓歲錢”都與大陸的習俗一樣。大年三十夜,全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邊聚餐,叫做“圍爐”。圍爐時桌上的每個菜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米圓、肉圓。魚圓是取意“三元”,象征闔家團圓;蘿卜在臺灣叫“菜頭”,就是“好彩頭”,吉祥的意思;全雞的“雞”,臺灣方言諧音為“家”,有“食雞起家”之意;經過油煎火炸的食物,表示“家運興旺”。參加圍爐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桌上每一樣菜都要吃一點。另外還都要喝上一點酒,以討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洗凈后連根煮熟,吃時從頭到尾,慢慢進肚,以祝父母長壽。 圍爐之后,在臺灣農村還保留著“觀火盆”的習俗。門前點燃一盆稻草,全家男性老少依次從火盆上跳過,取“興旺如火”的吉意。邊跳邊口中念念有詞地說些吉利話。火熄后,將灰燼送進廚房灶腳,祈求神明保佑發財。 在臺灣一些鄉村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有趣的習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一些寺廟里就演戲,那些在年前無法還債的人,為了躲避債主的催逼,就跑到廟里去看戲避債。因為要是債主追到廟里來逼債,就會引起公憤,會群起而攻之。這臺戲從除夕一直演到初一早晨,欠債的人看完戲后就可以安安穩穩地回家團聚了。這種習俗叫“避債戲”,是社會的產物,卻很有人情味。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上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尚未歸家,燈籠都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便叫“討債燈”。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使用“討債燈”。 臺灣同胞稱大年初一為“新正”,意為新的一年將會有一個正正堂堂的開始。當天凌晨頭一件大事是家拜祖先,用自制的紅白兩色米糕祭神祖,稱為“開正”。“開正”之禮十分隆重,廳堂燈火通明,門口結紅彩,供桌上擺列年柑、年糕、牲禮、茶酒、四果、香燭,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全家老少集合一起家拜祖先、祭祀神明,隨后再依次向長輩問安行禮。 過春節最有意思的是出門拜年,又叫“走春”、“開春”、“賀正”。凡有來客,主人用朱紅木盒盛著糖果并端上“甜茶”待客;設宴請客,彼此應酬,名叫“請春酒”;客人告辭時,互相向對方孩子贈紅包。由于家家戶戶都出門拜年,難免有碰到人不在家的時候,于是衍生出兩個有趣的習俗:出門拜年人們總是隨身帶著一疊紅紙片,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一旦遇到主人不在家就留下一張,這叫“留帖”;官大勢大的、交游很廣的人,不可能一家家親自去拜年,便遣仆人帶著他的紅帖代他去拜,這叫“飛帖”。 臺灣的“初三老鼠娶新娘”和閩南的“初三無姿娘”,意思都是說初三這一天是休息日,就連老鼠也選擇這天娶新娘。依俗,當晚各家各戶都須早早上床休息,以免打擾老鼠辦喜事,并要在房間的各個角落撤一些吃的東西作為給老鼠的“賀禮”,以便和老鼠搞好關系,減少來年的鼠害。“老鼠娶親”的說法來源于大陸,有一幅“老鼠娶新娘”的五彩石印年畫,曾普遍流傳于中國民間。畫面上從頭蓋紅帕的“新娘”,到抬花轎、吹喇叭的執事等,統統都是鼠類,一個個活靈活現、喜氣洋洋,十分惹人喜愛,為節日增添了許多快樂的氣氛,緊張了一年,連老鼠都放假娶親了,何況人呢? 初四是“接神日”。閩、臺兩地皆稱這一天為“神落天”。當日,各家各戶都要在廳堂供奉牲禮、果品、甜食等,燃放爆竹、燒金紙、神馬,恭恭敬敬地迎接諸神下凡,繼續履行司掌人間善惡的職責。 初五的“隔開”,意思是過年到此告一段落,也與大陸相同。次日開始,商店開市、農人下田,各行各業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勞作。俗傳這一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閩南稱“天神下降”,臺語叫“路頭神”。為求大發利市,商店這一天多在街邊燃香拜神,求五路財神的保佑。 “初七七元”、“初八團圓”,閩、臺兩地皆同。中國民間稱初七這天為“七元日”,又叫“人日”,相傳天地造人,人是在這一天誕生的。因此,在臺灣民間,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吃線面(即壽面),并要吃芹菜、菠菜、芥菜、薺菜、蔥、大蒜、蒿菜等七種新鮮蔬菜。其中芥菜是一種莖葉很長,稍帶苦味的菜,由于它葉長、絲長,因此象征著長命。吃這七種菜實際上這是中國古代“五辛盤”的舊俗遺風,杜甫曾有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正是詠此。“初八團圓”是說回娘家過春節的媳婦,初八要返回婆家“團圓”,開始干活,不然會被認為有意為難婆家,搞得不好,夫家甚至還會因此“興師問罪”。 “初九天公生”,“天公”即玉皇大帝,“天公生”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是天上精神的總管,因此,祭祀格外隆重。前一天全家老少齋戒沐浴,正廳擺設祭壇。午夜一過,全家齊整衣冠,由長至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大禮。隨后是燒土紙、放鞭炮,直至凌晨四點。昔日祭祀天公,祭壇的擺設極有講究,除了原有的供桌之外,還需擺小供桌(俗稱“頂桌”),頂桌上擺五果六齋、扎紅繩的面線、清茶三杯,供奉玉皇大帝。下面供桌則擺三牲五禮和紅龜稞等,供奉天公的從神。燒給天公的金箔是特制的,稱為“天公金”。 在中國傳統民俗里,女婿備受岳家的寵愛,俗稱“嬌客”,中國各地都是這樣,閩南、臺灣也不例外,因此,都有“十一請子婿”之俗,稱為“子婿日”,即岳家專門宴請女婿的日子。…
城市因水而靈動,因綠色而宜居。穿城而過的墨水河、繞村而行的龍泉河在歷經四年持續全域治理后,正成為人水和諧的休閑園、景色宜人的景觀帶、水清岸綠的生態區。 “墨”河換新顏 全面推行河長制,推進河道綜合治理,是青島市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區圍繞“全線截污、全線清淤、全線綠化、全線貫通道路、全線中水回用、全線整治村莊”的河道治理戰略,持續加大中小河道綜合治理,2019年先后完成墨水河、龍泉河、西龍王河、洪江河等8條(段),長55公里河道治理任務,河道防洪排澇標準提升,水質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好轉,城市顏值“爆表”。 如今,走在龍泉河河畔、踏入墨河公園,河水清流,水鳥翔集,綠樹掩映……成為市民旅游、休閑、健身、親水的生態長廊和休閑公園。家住墨水河西岸朝陽小區的陳大爺感慨道:“墨水河真是大變樣!在沒治理之前,河里垃圾成堆,到了夏天散發著難聞的氣味。現在,兩岸成了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場所,我每天都到墨河公園晨練。”說完,他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治”河大手筆 為從根本上解決墨水河、龍泉河污染問題,我區自2016年起,全面展開“兩河”綜合整治。通過PPP融資模式籌措資金27億元,實施管道截污、河道清淤、河岸砌護、河堤道路貫通、河岸綠化、污水廠升級改造及中水回用建設、河道生態建設、直排口整治8項工程,共鋪設污水管道48公里,河道清淤72萬方,新建、改造攔蓄水設施21座,完成即發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沿河建設40.9公里雙向車道,56.5公里慢行步道,完成沿河堤頂路景觀及綠化建設,綠化面積200公頃,新建14公里自然生態駁岸,全線排查封堵直排口23處。 此外,洪江河、西龍王河、塔院河、黃泥溝、北關新村河、北龍灣河等城區河道支流治理關系墨水河、龍泉河治理成效,通過治污、清淤、堤岸護砌、沿河綠化等措施,河道整體形象明顯改觀,“水綠、岸青、河暢、景美”的愿景正在實現。 “護”河出硬招 在推進墨水河、龍泉河治理中,我區專門抽調相關部門骨干力量成立工程指揮部,各河長、段長齊上陣。針對治河難題,區政府主要領導及時調度、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分管領導現場督戰,政府督查室、考核辦嚴格督查考核。各成員單位建立聯動機制,區住建局和水利局的技術專家負責研究優化工程實施方案,強化技術指導。區水利局發展規劃科科長潘友宏介紹:“在‘兩河’治理中,堅持治污與治河并重,突出水生態治理,將河道治理的防洪、治污、水生態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河道污染源的整治力度,確保污水不入河,并充分考慮河流生態、自凈、景觀等多項功能,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建設生態景觀河道。” 為確保河道治理長效,區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城區河道管理的實施意見》,落實專項管護經費,實施管養分離,由專業公司負責河道巡查、保潔管護等日常管理。同時依托智慧平臺,科學管控河道,初步建成墨水河智慧管理平臺,將排水管網,污水處理廠、泵站、河道水位調度、水質檢測、設施管理等納入平臺,通過水質、水位、水量以及安全巡視等視頻監控,實現墨水河河道及沿河設施監管科學化、數據可視化、調度智能化。 現如今,河道全域治理已成為彰顯城市品質的一張閃亮明片,在2019年青島市河道治理考核中,即墨位居各區市前列。即墨人正享受著“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和諧之美。…
為貫徹落實安全生產工作,壓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近期,我局根據省住建廳統一部署,組織相關單位參加了全省建筑施工、城鎮燃氣、城市地下管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會上,省廳領導深入分析了近年來我省住建領域安全生產態勢,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時刻繃緊安全弦,明確安全職責,提升監管力度,落實監督責任,營造安全穩定的生產環境。 會后,局黨組成員徐訓國立即召開了全市城鎮燃氣、地下管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專題部署會,要求各地區積極行動起來,抓緊抓實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及地下管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一是思想認識再提高,從緊從嚴抓好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二是貫徹落實不走樣,對標對表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分階段分步驟做好城鎮燃氣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和地下管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三是強化組織求實效,群策群力高質量完成專項整治,認真完成省市兩級整治工作和要求。…
在廊坊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經與會代表投票表決,確定了2020年廊坊市10件民生實事,交由廊坊市政府具體組織實施,并接受人大代表、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與測評。 2019年9月24日至2019年10月31日,廊坊市采取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向社會民眾征集,通過市人大代表聯絡站向市人大代表征集,組織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及時上報等方式,共征集民生實事意見建議160條。通過綜合分析,廊坊市梳理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部分民生實事,并再次對牽頭部門和各縣(市、區)征求了意見,完善了民生實事候選項目的具體任務、完成時限和責任部門,最終形成了13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 此次投票表決,老舊小區改造、老舊管網改造、公共交通建設、城鎮義務教育學校擴容增位、幼兒園建設、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就業促進、社區和居家養老、殘疾人服務、文化惠民等10件民生實事脫穎而出。 據介紹,此次民生實事的篩選堅持貼近民需、體現民意、解決民盼的原則,在突出主城區建設的同時兼顧其他各縣(市),在突出主要民生的同時兼顧其他領域,涵蓋就業、醫療、教育、文化等領域,提高民生實事的普惠性。 【附】2020年廊坊市10件民生實事: 1、對全市41個小區實施改造,改造面積111萬平方米,樓宇256棟。 2、主城區改造老舊供水管網1.53公里、改造老舊燃氣管網6公里、改造老舊供熱管網48.2公里。…
在上海市靜安區的不少獨居老人家中,一個看似和普通水表區別不大的智能水表“水管家”,正每半小時更新數據,24小時守護著老人。如果老人的用水時間、用水量出現異常變化,數據就會被上傳到城市網格化管理平臺,社區工作人員將主動聯系老人。 而這只是上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一個小側面。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上,如何利用智能化為精細化賦能,打響“一網統管”城市運行品牌,成為上海城市建設的熱點話題。 超大城市管理精細化,必須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充分共享、歸集是基礎。如今,基于“一網統管”上海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每個地址的“地理信息”,如同自然人的身份證號碼,疊加數億數據形成上海城市運行的“活地圖”。 這張“中央地圖”,打造了實時更新的“數字孿生上海”,為全局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數據中臺。上海數據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湯奇峰說,城市“一網統管”的核心是數據和融合,平臺已經匯總了近20個委辦局的數據,匯總了幾十個系統、近150個數據項。 在這張“中央地圖”上記者看到,井蓋、路燈、消防栓等1495萬個城市部件,26816公里的地下管網,5529個各種工地和深基坑,14020個小區,7000多城管人員隊伍和車輛,都被連接“在線”。這個感知泛在、智能研判的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已經通過政務外網實現了調用和共享。 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黃永平表示,平臺已上線深基坑安全監管、玻璃幕墻安全監管、違法建筑治理、歷史建筑保護監管、架空線入地監管、燃氣供應監管、群租綜合治理、修繕工程管理等多個應用場景,目前上海市共16個區級平臺、234個街鎮級平臺已部署上線,已有57個街鎮開始使用。 數據歸集后,過去需要利用部門來連接的公共管理事件,實現“一網觀全城”。“比方說,過去環保局放在某個工地的嗅探,探測到PM2.5超標,就需要從環保局打電話到網絡中心,再到住建委,住建委再去查工地是不是超標,效率相對較低。而如今,一個地址就是所有數據的層層疊加”。上海市住建委網格化升級工作專班負責人王明強說。 城市管理中,有大量事件是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一個感應房屋震動的互聯網感應器如果產生警報,報給誰?一輛渣土車,從一個區運了土,途經兩個區,運到第三個區,歸誰管?如何提升部門聯動的效率?如今有了數據歸集,就可以精準推動,通過系統集成來解決。 為了讓這些城市運行中的難題可以更加精細化解決,近日,面向“一網統管”新應用的開發者大會召開,圍繞渣土車治理、“黑氣”監控等城市治理難點痛點,政府部門開放生態,由市場技術團隊出謀劃策,共同建立“一網統管”的有效應用,不少企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成生科技提出,安全方面渣土車的右側盲區是事故重災區,能不能輔助以圖像識別、深度學習對駕駛員和行人同時提出提醒?海康威視提出,能不能利用高空系統,對違章建筑進行智能識別,實時進行特定區域分析,并配置商家信息,實現對違章商戶的實時處理? “我們好比是開放了一個應用商店,歡迎所有的技術團隊基于這個應用商店,開發出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的應用來。”王明強說。 下一步,各個領域的智慧應用將共同匯聚成一張守護城市安全的網絡,讓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提升超大城市運行綜合管理能力。各個領域尖端技術的互聯互通,使這張無形網絡更智能、更先進、更敏銳,也讓城市生活更便捷、更有序、更安全。…
36氪獲悉,深圳市博銘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銘維」)宣布完成五千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中船投資領投,A輪投資機構北極光跟投。本輪融資完成后,博銘維將完善產品布局,加速進軍全球市場,為城市管網行業帶來智能革新。此前,博銘維曾獲得來自正軒投資和華睿信投資的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36氪曾報道過博銘維,該公司總部位于深圳,在全國多地設有專業服務團隊。博銘維針對城市管網(城市供排水、燃氣及供熱)作業環境艱難的問題,提出了管網全生命周期服務方案。公司的方案包括管網機器人設備,以及測繪、檢測、清理、修復四個維度的管網全套服務體系。 根據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城市的管網(城市供排水、燃氣及供熱)長度超過266萬公里(截至2016年底),是2000年管線總長的四倍。其中相當部分管道存在泄漏、裂縫、堵塞及塌陷等故障的風險,而對管道的檢測維護方式還依賴于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施工人員在狹小的管道作業,不僅工作效率低,還伴有各種安全隱患,危及人身安全,博銘維的方案可以替代人工處理危險任務,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你家的餐廚垃圾粉碎機,禁用! 記者從廣州市政府官網“廣州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統一發布平臺”獲悉,此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的《廣州市餐廚垃圾就近就地自行處置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辦法”),已經在1月8日經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印發。試行辦法鼓勵基層單位在符合環保條件和相關技術條件前提下,就近設置餐廚垃圾處理設施。但同時嚴禁將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管網。也就是說,由于目前市面售的家用餐廚垃圾處理機均采取將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排下水管道的處理工藝,現在市民家里使用的餐廚垃圾處理機將被禁用。 在試行辦法征求意見時,里面的“嚴禁將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管網”條款對廣州部分家庭已經購置的廚房下水道餐廚垃圾處理機在使用上作出限制,坊間關注該條款將如何執行。記者發現,試行辦法正式發布時,保留了“嚴禁將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管網”條款,并要求涉及餐廚垃圾排放的污水應符合《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 “如果實在不準用,我就拆了吧。”家中安裝了類似設備的市民陳小姐告訴記者,但她更關注如何執法,因為有不少家庭已安裝類似設施,記者1月9日在淘寶網發現,類似設施網上大量有售,且不少網店的發貨地點就在廣州。 記者注意到,試行辦法并沒有針對“嚴禁將餐廚垃圾粉碎后直接排入公共排水管網”有具體罰則。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試行辦法實施后,城管部門先采取加強宣傳的方式普及垃圾分類處理知識,讓社會認識到妥善處置餐廚垃圾的重要性。…
關注管網展覽會公眾號
管網展覽會,已超10萬小伙伴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