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龍德水泵有限公司將于2021年10月13-15日亮相第八屆中國國際管網展覽會暨中國國際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2021年年會現場,誠邀您的蒞臨指導!…
近日印發的《北京市城市積水內澇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實施方案(2021年—2025年)》(簡稱《方案》)明確,到2025年,本市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重點道路要達到小時降雨65毫米不發生積水;中心城區其他道路及新城重點道路要達到小時降雨54毫米不發生積水;中心城區溢流口、跨越口在場次降雨小于33毫米時污水不入河。 近年來,各地切實加強防汛抗洪工作,加強城市內澇治理,防洪減災能力顯著提高。但每逢雨季特別是汛期,“城市看海”“汽車變船”現象仍然在一些城市不斷出現,暴露出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排水系統欠賬多等問題,亟待認真解決。 加強城市內澇治理,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要做。《方案》明確了城市積水內澇防治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目標任務,落實了責任部門,為全面提升城市積水內澇防治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行動指南。今年汛期已為期不遠,為加強和保障防汛抗洪,保證現有排水系統暢通是當務之急。 比如,雨箅子是城市管道排水系統匯集地表水的重要設施,排水的第一關卡。既往,雨天泥沙、枯葉、垃圾等雜物導致雨箅堵塞,“不通則痛”的教訓足夠深刻。對此,《方案》強調要科學編制雨箅子“平立結合”改造等方面技術規范,采取雨箅子“平立結合”改造、更換旋流井蓋等措施。這一規定抓到了點子上,是提高雨水收集和排澇能力的針對性舉措。 又比如,智能化已成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當不例外。《方案》提出“實施積水點和排水管網監控”“完善積水內澇監測、預報預警發布與響應機制”等具體措施,有利于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手段,以“智理”促“治理”,推動防汛排澇工作提質增效。 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擔當作為,必須有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作保障。國務院辦公廳于今年4月印發的《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強調:“要加大指導、組織、協調、支持和監督力度,將內澇治理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北京市《方案》提出“工程進展和治理效果納入河長制監督考核和城市體檢”。按照這些要求,亟須壓緊壓實責任,加大監督力度,建立完善內澇治理工作評估機制,進一步激發相關部門和單位落實責任的內生動力。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總體為一般到偏差,區域性、階段性旱澇災害明顯,極端天氣事件偏多。各地各部門應當凝神聚力,從管好每個雨箅子入手,從打通排澇系統“堵點”做起,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一件接著一件干,交出萬無一失、安全度汛的優異答卷,不斷提升城市內澇防治水平,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威利) 來源:北京青年報…
當前,全國城市道路塌陷災害進入集中爆發的高峰期,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從沿海到內陸,從一線大城市到二線、三線中小城市,尤為典型的事故有:2018年的2.7佛山塌陷事故 、10.7四川達州塌陷事故,2019年12.1廣州路面塌陷事故,以及2020年的1.13西寧塌陷事故、12.29杭州塌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26人受傷。據地下管線委員會管線事故公眾號不完全統計,2020年僅媒體報道的道路塌陷事故就達到263起,占2020年地下管線事故總數量的21.23%,比2019年106起道路塌陷事故增長127%,道路塌陷災害事故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
關注管網展覽會公眾號
管網展覽會,已超10萬小伙伴關注!